南瓜厚意

  宽厚朴素的南瓜,可谓餐桌上的常客。其实,许多文人雅士,关于南瓜也情有独钟。

  张爱玲的散文,写得颇接地气,有时也尘俗得心爱。比方,她对小火炉冒出的烟莫名喜爱,小饭铺门口煮南瓜热腾腾的瓜气,也让她觉得“暖老温贫”……张爱玲给人们的感觉,好像不食人间烟火,其实,她笔下的贩子风情,给读者一种天性的接近,恍觉文中勾出的俗世一角,就在人们的前前后后。

  一贯以“美食家”著称的汪曾祺,关于南瓜也是一往情深。比方,他在《昆明菜》一文中写道:“玉溪街里有一家也卖蒸菜。这家所卖蒸菜中有一色rang小瓜:小南瓜,挖出瓤,塞入肉蒸熟,很特别。”几十年曩昔了,他对昆明的“蒸小南瓜”一直记忆犹新。

  曩昔,天南海北中秋拜月的供品里,常有南瓜的身影。梁实秋曾在文中说,中秋拜月除了素月饼,还要大南瓜,这是否也有祈福日子如南瓜似的圆融结实的意思呢?周作人在《中秋的月亮》里写道:“中秋供素月饼生果及老南瓜,又凉水一碗,妇孺拜毕,以指蘸水涂目,祝曰眼目清凉……”可见,用“老南瓜”拜月,也算是较为应景了吧。

  张中行先生更有意思,他常拿南瓜置于案头清供。他曾在文中写道:“是个鲜红色椭圆而坚固的瓜,咱们家园名为看瓜,望文生义,是只供看而不能吃。”一般清供,常拿些稀罕高雅物品,而像张中行用“老南瓜”,朴素而又带着一股野味儿,实不多见。其实,这种案头清供,仅仅一种旧文人的日子风俗,以此来反躬自省,或借以表达心志。

  南瓜温慈敦拙,造型古拙高雅,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的重视。画家自不必说,便是一些紫砂匠人们,也常取南瓜造型。比方,清代紫砂我们陈鸣远,就拿手造“南瓜壶”。他曾做过一件南瓜壶,壶盖为瓜蒂状,壶嘴由瓜叶卷成,壶把则是瓜藤。壶身筋囊生动天然,壶嘴与壶把造型调和一致,叶脉藤纹描写传神,极为天然心爱。壶身上刻“仿得东菱式,盛来雪乳香”的铭文,借以标明自己的志趣与操行,这正是南瓜传递给紫砂的深切情怀。

  南瓜本为寻常物什,常被农民置于旮旯,好像永久登不上大雅之堂。想不到,在这些文人手下,却勃发出了异样的艺术生命。看来,物无贵贱,贵在适得其用吧。

联系我们
电话:

0551-65316938

传真:

0551-65320226

邮箱:

ahqygk@163.com

地址:

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


微信公众号